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旅游  >  游在甘肃

【文化·旅游】高台骆驼城:北凉故都的千年印记

 2025/11/04/ 10:1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王振武

高台骆驼城:北凉故都的千年印记

骆驼城遗址 资料图

  王振武

  祁连山的余脉在河西走廊西端缓缓铺展,当戈壁的风掠过碱蒿丛生的旷野,一片连绵的夯土墙便在沙尘中渐次清晰。那是骆驼城遗址,静卧于高台县城西二十公里的骆驼城镇永胜村外,像一只沉眠千年的巨兽,在烈日与风沙的洗礼中,守护着河西走廊深处未散的历史余温。今日来到这片土地,脚下的每一粒黄沙都似藏着故事,引领着我们穿越时空,触摸这座古邑从兴盛到沉寂的千年轨迹。

  循着风的指引走近遗址,首先被它的规制所震撼。这片坐北向南的城郭呈规整的长方形,在荒漠中舒展蔓延,南北二城以一墙相隔、瓮城相通,构成标准的双城结构——南城为外城,承担防御警戒之责;北城为内城,是核心政务与居住区域。周边的瓮城、角墩、腰墩错落排布,敌台与马面依旧保持着当年的挺拔姿态,厚实的墙基深深扎进戈壁,六七米高的墙体上,风蚀的沟壑如岁月刻下的皱纹,每一道都藏着汉唐的月光与魏晋的风。漫步城墙之上,指尖抚过粗糙的夯土,仿佛能听见昔日戍卒巡城的脚步声,夹杂着商旅的驼铃声,从历史的深处悠悠传来。

  散落于城垣间的遗迹文物,是解读骆驼城过往的密码。破陶碎瓦的釉色虽褪,却依稀能辨当年的纹饰;斑驳的魏晋画像砖半掩在沙中,无声诉说着古人的生活图景;已出土的汉五铢钱锈迹斑斑,唐代铜铁器仍带着当年的锋芒,这些物件层层叠叠,如同年轮般记录着骆驼城的兴衰。站在城中央向四周眺望,更能体会其地理位置的精妙:西面,酒泉、嘉峪关、阳关、玉门关依次排列,西北险关遥相守望;北面,祁连雪峰如天然屏障巍峨矗立;南面,合黎山高峻耸立,与祁连山形成南北拱卫之势;向东,则是河西走廊一马平川的沃野。居中的骆驼城,恰似镶嵌在丝路咽喉上的锁钥,扼控西北,固若金汤,难怪能在千年风雨中巍然屹立。

  若说城郭的形制是骆驼城的骨架,那么厚重的历史便是它的血脉。这片土地的文明起点,可追溯至西汉酒泉郡所辖的表是县,彼时它已是连接酒泉、张掖二郡的交通要冲,见证着丝路商旅的往来不息。东汉光和三年(公元180年),一场大地震猝然降临,表是县几乎被夷为平地,地下水喷涌导致城址无法修复,先民们遂选址摆浪河南岸重建——这里水源充足、视野开阔,正是今日骆驼城的雏形。

  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动荡,大批困苦百姓西迁河西。前凉张骏政权为安置百姓,在此设郡,并效仿东晋都城命名为“建康”,赋予这座城池特殊的政治意义。此后百年间,骆驼城历经多次更迭:公元376年,前秦灭前凉,建康郡首次易主;淝水之战后,前秦大将吕光拥兵自立建后凉,委派段业为建康太守;公元397年,卢水胡人沮渠蒙逊为报伯父被杀之仇,拥段业以建康郡为根据地起兵反吕,建立北凉,此地一跃成为北凉政权的发祥地与皇都王城。后来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立,先后迁都张掖、姑臧,却始终重视建康城的防御,于公元405年重修建城,使其固若金汤。这位“河西王”虽出身游牧民族,却深谙治国之道,在位33年间,善用兵、兴农业,鼓励农桑、安抚民心,最终统一河西七郡,让北凉盛极一时,也为骆驼城刻下了最辉煌的印记。

  隋代,建康郡被撤销,降为福禄县;至武周时期,大将军王孝杰在此设置建康军,屯兵5000余人,骆驼城再度成为甘州与肃州之间的军事重镇,丝路之上的兵戈与商旅在此交织,一派兴盛景象。然而安史之乱后,建康城惨遭破坏与焚烧,加之地下水位下降、环境损毁,这座繁华数百年的城池逐渐荒废,最终沦为牧驼人夜晚宿营、圈养骆驼的场所,“骆驼城”之名也由此流传至今,褪去了昔日“建康”的华贵,却多了几分烟火气的沧桑。

  除了厚重的历史,骆驼城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为这片残垣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其中“饿马摇铃”“悬羊擂鼓”的故事最为人熟知:相传西夏王李元昊攻打骆驼城时,久攻不下便截断水源,守城的骆驼王子情急之下,以土丘、水缸伪造“米山面岭、油缸醋井”的假象迷惑敌人,又连夜开挖地下通道,并用饿马摇铃、悬羊擂鼓的障眼法营造鏖战氛围,最终率军民趁夜遁走。这个传说不仅彰显了骆驼王子的机智勇敢,更折射出劳动人民在绝境中迸发的无穷智慧。

  从承载政权更迭的厚重历史,到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骆驼城的故事从未因时光流逝而褪色;而在城垣之外,更有一处“地下宝藏”,静静诉说着丝路先民的生活日常。

  离开城垣,我们跟随文保员的脚步,探访了附近迁移保护的魏晋墓穴。为守护珍贵文物,当地文保部门将一座藏有精美画像砖的墓穴从苦水口原封不动迁至西滩村。逐级而下进入墓穴,三进式的格局清晰分明:前室覆斗形顶、开阔气派,中室哑铃形覆斗顶、略显狭窄,后室拱券顶、静谧清幽,俨然一处地下宅邸。前室砖壁上镶嵌的42块画像砖尤为惊艳,彩绘图案涵盖绿洲屯田、边塞放牧、采桑摘果、车马出行等野外劳作场景,线条粗犷却逼真传神;中室画像砖则聚焦室内生活,贵族歌舞宴饮、对坐品茶的画面,与伏羲女娲神话图案相映成趣;后室的床榻、衣柜、庖厨杀猪宰牛等彩绘,则还原了古人的起居与后厨场景。这数百块画像砖宛如一部“河西走廊生活图鉴”,全方位展示了1600多年前先祖们的生产生活,堪称丝路文明交融的鲜活缩影,其考古价值不可估量。

  漫步骆驼城周边,昔日的荒漠早已变身绿洲。祁连山北麓的冰雪融水汇聚成河流,滋润着万亩良田。高台的朋友笑着说,来到骆驼城,除了看古迹,更要尝一尝当地的“非遗”美食,粉皮面筋。每到秋季收获后,农户们便用优质白面制作、晾晒粉皮面筋,成品筋道滑溜、软糯可口,是招待贵客的招牌。我们有幸在当地农户家品尝到这道美味,入口的软糯与麦香,混着西北的烟火气,让千年的历史记忆多了几分温暖的味觉注解。

  夕阳西下,余晖为骆驼城的残垣镀上一层金辉。站在城郭之上回望,从西汉的表是县到北凉的皇都,从武周的军事重镇到如今的文物遗址,骆驼城见证了中原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融合,记录了丝路贸易的繁华与兵戈的纷争。它虽历经沧桑,却从未真正沉寂。那些城垣、文物、传说,连同今日的绿洲与炊烟,共同构成了骆驼城的灵魂,让这座千年古邑在新时代依旧焕发着独特的魅力。离去时,风又起,仿佛在低声诉说:这里的故事,还在继续。

  相关链接

  高台景点推荐

  高台博物馆 高台博物馆坐落于高台县城核心区域的西城河路附近,是解码高台千年历史的“文化密码库”。馆内馆藏文物数量达5000余件,时间跨度覆盖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就有575件,每一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最具特色的当数馆内的魏晋壁画砖与彩绘木器,壁画砖上生动再现了当时农耕、宴饮、出行等生活场景,笔触简练却充满生活气息;彩绘木器则以精湛的工艺留存下古人的审美与智慧,游客在此既能近距离触摸历史细节,也能系统了解高台从古代到近代的文化脉络,是名副其实的“历史课堂”。

大湖湾风景区 高台县委宣传部供图

  大湖湾风景区 美丽的大湖湾风景区以“水绿相融、生态宜居”为特色,如一颗镶嵌在戈壁绿洲中的“蓝宝石”。景区内植被覆盖率高达95%,芦苇荡、荷花池与周边的农田相映成趣,每年春秋两季,黑鹳、天鹅、白鹭等数十种珍稀候鸟会在此停歇、繁衍,成为观鸟爱好者的天堂。除了欣赏自然风光,游客还能体验赛龙舟、水上自行车等休闲项目。每逢传统节日,景区还会举办民俗表演、灯光秀等活动,兼具生态观光与休闲娱乐功能。

  黑河城市湿地公园 黑河城市湿地公园依托黑河支流而建,是高台县城内难得的“天然氧吧”与生态缓冲区。园内水系纵横,碧波荡漾,蜿蜒的木质栈道穿梭于芦苇、菖蒲等湿地植物之间,游客漫步其上,既能聆听水声、鸟鸣,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又能近距离观察湿地生态系统。水面上不时有野鸭游过,岸边的灌木丛中藏着觅食的鸟类。四季风光各有不同:春季草木复苏,夏季绿意盎然,秋季芦苇泛黄,冬季银装素裹,是市民与游客日常休闲、放松身心的理想场所。

  西路军主题公园 西路军主题公园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为核心,聚焦红西路军征战河西及血战高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集纪念、教育、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景区。公园自东向西精心布局了“两点一存”“三军会师”“血战高台”等15个历史景观,通过雕塑、壁画、文字解说等形式,生动还原了红西路军将士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坚守信仰、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游客在此不仅能接受红色文化教育,还能在园区内散步、休憩,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红色基因,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日常休闲的重要场所。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