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旅游  >  游记攻略

【陇原印记】千年古镇 风雅青城

 2023/10/31/ 10:2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王文元

【陇原印记】

千年古镇 风雅青城

狄青塑像

  王文元

  这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这是一个令人惊喜的地方,这是一个恍若江南的地方!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秀美旖旎的自然风光、淳朴好客的民俗风情,使这里充满了无限魅力和神奇风韵。这处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就是青城古镇。

  走进青城古镇,秋日的暖阳洒在古镇的屋顶院落,秋色宜人,整座古镇静谧而安详。虽然游客不少,但不喧闹,或许就是那青灰色调,风格独特的古建筑,让人们的心忽然安静了下来。

  漫步在石板街道上,兰州浓郁的地域风情和历史文化处处彰显,让人们无时无刻不体验着这个古老小镇的巨大魅力。

  青城是黄河河湾中的一块绿洲。以前,这里是黄河水运的重要码头。当时,人们从兰州向包头运输货物,多从兰州乘坐羊皮牛皮筏子,顺水而下,第一个停靠点就是青城。依靠黄河,这里逐渐发展成一个集水运商贸人文于一体的古镇。

  沿着古老的街巷边走边看,怀着寻古探幽的情绪,望着这些气势恢宏的古民居,这里的古往今来渐渐清晰起来。

  青城的历史在汉代之前就有了。早在汉代,这里就是防守要冲,至今在青城一带还能见到汉代屯田的遗迹。

  青城得名与狄青有关,狄青是宋代名将,任秦州刺史时巡边至龙沟堡(今青城)一带,他看到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守卫榆中的第一道门户,便下令在唐代旧堡旁边修筑了新堡。新、旧两堡连在一起,长约五里,成为一个狭长的城池,于是得名“一条城”,曾有人口10万余人。

  这里作为一商贸重镇,商贾云集,富极一方,文化教育发达,考取过10名进士、1名翰林。因之达官和富商建有豪宅,至今保留较好的有很多,不少的民宅有上百年的历史。后来为了纪念狄青,将“一条城”称作青城。

  然而对于这种说法,有专家提出不同的看法,狄青筑城一说虽在《甘肃通志》《兰州府志》以及皋兰、榆中两县旧县志上有记载,但后来的《皋兰新志》对此事却只字未提。

  青城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水旱码头和商贸中心,被誉为“黄河千年古镇”。

罗家大院

  四面环山,北靠黄河的青城镇,从布局上看,全镇街巷为棋盘格局,井然有序,主次分明。如今以新旧两城作为区分,以西为旧城,街道呈“井”字形;以东为新城,街道为“月”字形。

  人们印象中的青城,除了黄河以南的古城和东滩以外,还包括今天黄河以北的水川、强湾、王岘、武川一带。

  这里地势南高北低,海拔1450米,地形呈狭长,黄河流经北部,属典型的黄河谷地。气候温和,水源丰富。适宜种植瓜果蔬菜,尤其以盛产水烟闻名。

  一路步行,青城城隍庙跃入眼帘。青城城隍庙始建于宋仁宗宝元年间,最早是秦州刺史狄青修筑城堡后的议事厅,老百姓称之为狄青府,到了明神宗时期,改建成了守备府,是一条城的守备军指挥部,雍正二年守备府被改建成了城隍庙。

  走在青城镇内,一条大街横贯全镇,大街两边是一个个小巷。青城古民居保留有古典式四合院、三合院、条形院落等多种类型,风格各异,多有垂花大门、门当、户对(石鼓)、砖雕装饰和影壁。青城的四合院,有三堂三厦、三堂五厦、三堂七厦。由于这些四合院的主人都是各地来到此地收购水烟的商人,民居吸收了北京、天津、陕西、山西等地的建筑风格特点。

  而最恢宏、最具特色的古建筑大概就要数高氏祠堂了。高氏祠堂是典型的明清建筑,独有的悬山式建筑令人赞叹不已。一层一层,逐层增高,以示高氏子孙步步高升。高氏祠堂由山门、前过厅、后过厅、厢房、大殿等组成。青瓦朱门,正中悬挂“高氏祠堂”四字匾额。建筑整体构思精妙,造型古朴典雅,布局奇巧别致,尤其是砖雕壁画,可谓匠心独运,其构图奇异瑰丽,画面生动多彩。

  聪明的工匠们利用青城丰富的石头资源,修建了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民宅建筑。这些建筑,处处体现了吉祥如意、福禄寿喜、松柏梅花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来自黄河中的石块、北山的石板,被人们用来打造石墙、石阶、石门墩……施工中工匠们将不同形状的石头巧妙组合,大小穿插,砌出的墙角结实整齐,而且构成精美图案。木刻大门前墙两块长方形石板,作为门台,大门前放置的两个“石鼓”刻有各种图案,家家户户大门前须安置两块二尺多长的石头,取意镇宅辟邪,保家太平。

  在青城,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除了城隍庙、高家祠堂之外,还有罗家大院,以及1742年修建的青城书院等。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