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旅游  >  甘肃旅游动态

天水:文旅融合焕魅力

 2022/06/23/ 15:33 来源:新甘肃 记者 白永萍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春天,微风拂柳,老树抽芽;夏天,花影绰绰,游人如织;秋天,层林尽染,水草丰美;冬天,雪树琼枝,银装素裹。

  既有多姿多彩的大地湾文化、历史悠久的伏羲文化、底蕴深厚的石窟文化、也有秦亭古镇、街亭古镇等引客前来,更有李广、庞德、邓宝珊等爱国先驱的足迹……

  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独具魅力的文化圣地和优秀的人文精神,在天水完美融合。近年来,天水市围绕做好文旅融合这篇大文章,积极谋划新布局、拓展新业态、建设新高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泼墨陇原山水,释放发展新动能。

  如今的秦州大地,文旅产业发展生机盎然。2021年,天水市累计接待游客2892.6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7.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3%和17.7%。

  建设文旅项目 丰富文旅内涵

  在天水市各大文旅项目建设现场,但见挖掘机械轰鸣,工程车辆穿梭,遍布的红色安全帽和工作服,构成了一幅拼搏实干的生动图景。

  近年来,天水市高位推动重点文旅项目建设,不断加强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有效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及新业态的发展,相继出台了扶持文化旅游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在各方面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麦积山游客服务中心项目一期累计完成投资9.9亿元,主体工程已完工,二期累计完成投资4.6亿元,基础工程已全部完成。天水白鹿仓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5.5亿元。天水市博物馆、天水市图书馆、天水市文化馆“三馆”建设等文旅在建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在全域旅游大框架下,天水文旅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壮大,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目前,全市文旅及相关企业数量已达到1000个,专门从事文创产品生产及销售的单位有80多个,产品达100多个大类近2000种,文创产品和文化旅游商品研发水平逐步提升。

  同时,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成功创建1家4A级景区、5家3A级景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扶持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50余个、农家乐400余个。建设完成398个旅游厕所,省市惠民生实事全部办理完成,乡村旅游和景区景点建设基础支撑力大幅提升。

  加大宣传推介 培育文旅品牌

  天水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让镌刻着厚重文化印记的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和前行中熠熠生辉,如何让一方沃土更有文化气息,让游客更加向往?

  天水市多措并举,不断创新旅游推介的方法模式,加大旅游推介强度力度。

  相继策划开展了“全国百家网络媒体看天水文旅”“世界文化遗产在身边”等文旅互动宣传营销活动。与各县区建立了全市文旅行业线上(两微一网)宣传营销矩阵,进一步扩大天水文旅对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举办公祭伏羲大典暨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等活动以及“魅力龙城·美丽天水”五一黄金周天水文化旅游推介会、陇东南始祖文化旅游经济圈推介活动暨喜迎国庆文化旅游活动启动仪式等,发布旅游优惠政策,推出精品旅游线路,文化旅游品牌效应全面显现,天水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2022年3月,天水市云游天水暨一部手机游天水平台上线运营,带动天水文旅全面进入智慧化时代。

  致力弘扬传承 保护文化遗产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天水市一直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

  实施了秦安文庙等9个国保、省保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水帘洞岩体加固、秦州关帝庙等29项国保、省保单位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完成了大地湾遗址界桩界碑工程和F901遗址安全技术防范等工程项目。完成了天水市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馆藏文物等资料汇编。承办了第十届“薪火相传”文化遗产筑梦者颁奖活动。天水纪信祠等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市国保单位由17处增加到21处。

  天水市博物馆成功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麦积区博物馆破格晋升为二级馆,大地湾博物馆和清水县、张家川县博物馆成功晋升为三级馆。建成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博物馆105家,建设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2021年,大地湾遗址、马家塬遗址成功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张家川县圪垯川遗址入选年度“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武山县被文旅部命名为2021至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积极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项目申报、展示展演活动等一系列工作,截至目前,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8项,省级代表性名录项目5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7人,传习所70个,传承基地15个。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