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旅游  >  游记攻略

【旅游】山丹印象

 2021/05/11/ 09:3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山丹印象

山丹五彩花海

  山丹县,隶属甘肃省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塞上明珠、丝路重镇金张掖的东大门。山丹原名删丹,历史悠久。据《山丹县志》载,删丹古城在焉支山谷地近钟山寺处,“以晓日出映,丹碧相间如‘删’字,又名删丹山,而县以此得名”。

  县城东邻永昌,南接青海、北靠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全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现已开发利用的有煤、黏土、铁、石灰岩、硅石等10 种。山丹县的水系属内陆河流域,东、南部山区属石羊河水系和黑河水系。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南部祁连山、中部大黄山的融雪。境内河流有马营河、霍城河、寺沟河和山丹河以及大黄山浅山区的小沟小岔。

  这里山脉连绵,河水蜿蜒,地貌种类繁多,自然资源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森林茂盛,植被类型丰富,为各种动植物生存、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全县分布野生脊椎动物近300种,其中有雪豹、马麝、黑鹳、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胡兀鹫、斑尾榛鸡、雉鸡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豺、石貂、草原斑猫、荒漠猫、猞猁、马鹿、鹅喉羚、黄羊、岩羊、盘羊、灰鹤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0种。此外,山丹土特产品资源也很丰富,主要有麻黄、秦艽、枸杞、甘草、发菜、黄参、蕨麻、蘑菇、益母草等。

  夏季,祁连山下的山丹草原是最美丽的,蓝天拥抱着飘荡的白云,碧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祁连山的雪水从这里流过,养育这片古老而神奇的沃土,古有“塞外绝无,内地仅有”的高原风光。一幅幅如画般的景色,总让人回味无穷。

  更多景点推荐

山丹马场

山丹马场

  山丹马场位于张掖山丹县南侧,是祁连山北侧的一片辽阔广袤的大草原。马场地势广博,无论是草原还是油菜花田都绵延几十公里,景色大气壮美。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历代皇家的军马场,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大马场,游客可以在此体验草原上策马奔腾的感觉。另外,马场的野生蘑菇、特色湖鱼、酸奶、蜂蜜等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值得一尝。

  山丹马场分总场和一至五场等几个区域,其中景色最为大气美丽的是三场,而主要的游玩地点和宾馆、餐厅等服务场所都集中在一场,两场之间相距约2小时车程。一般游玩马场的路线为第一天从三场进入,一路观赏三场美丽的自然风光并前往一场住宿,第二天在此骑马后从山丹县方向离开。

  马场海拔较高,夏季较为短暂,游玩马场最合适的季节为每年的七八月份,其他季节会比较冷,且无法看到碧绿的草原和油菜花。

山丹大佛寺

  山丹大佛寺历史上叫作土佛寺,位于山丹县县城西侧约5公里处,背靠瞭高山,是一座始建于北魏年间的古寺,寺内以一座全国较大的室内泥塑坐佛像闻名。历史上寺院地位较高。如今的寺院大部分为九十年代重新修葺的,规模宏大。

  寺院内现有山门、大雄宝殿、五百罗汉堂、地藏菩萨殿等几处主要建筑,另外还有九龙沐太子、佛文化长廊、七孔牌坊、佛脚印等建筑和广场。

  比较重要的景观主要有大雄宝殿和五百罗汉堂两处。大雄宝殿是阁楼式的高层全木质建筑,外观红色,十分漂亮。楼内供奉着全寺院有名的释迦牟尼坐像,高35米,坐佛的手、足、胸及面部都用纯金覆盖,金光闪闪,无论规模还是气度都十分壮观。登顶该楼,可以远望远处的水库风光,视野非常开阔。

汉明长城遗址

汉明长城遗址

  山丹县长城分两类。一为汉长城,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距今已2000多年。长城遗址呈东西走向。由壕沟、烽燧构成。全线以壕沟代替墙垣,虽年代久远,仍清晰可见。二为明长城,建于明隆庆六年(1572年),距今已有400多年。明长城由黄土夯筑的墙、墩、列障构成。走向、长度都和汉长城相同。

  汉长城在北侧,明长城在其里,两者相距在10米—80米之间,平行延伸,像这样不同历史年代修筑而同时并行且至今留存较为完整的长城段在国内实属罕见。山丹汉明长城是目前国内保存较完整的一段古长城,被誉为“露天博物馆”。

南湖公园

  南湖公园又名南湖生态植物园,位于县城南,是山丹实验推广花卉树种新品种的林业示范园。新建人工湖、游泳池、钓鱼池各1处,建成富有特色的焉支阁、湖心亭、曲拱桥、兰池文物园、仙堤楼、转轮亭、法塔、昭文堂等人文景点。

  目前已成为集历史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并融观光旅游、休闲娱乐、餐饮聚会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型公园。

  夏日,坐在湖边,荫翳的柳树林中,一泓碧水尽收眼底。清风拂面,湖水清凉,暑气在这里退避三舍,来时的炎热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这里绝对是你消暑纳凉的理想之地。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