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旅游  >  游记攻略

【印象陇原】漫游西狭颂

 2020/08/06/ 15:1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何润民

【印象陇原】

漫游西狭颂

  何润民

西狭颂景区

  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的成县,这里风光兼南北之美,气候无寒暑之虞,山川灵秀,陵谷藏珍,闻名中外的汉代摩崖石刻《西狭颂》,就位于该县城以西13公里处的抛沙镇丰泉村鱼窍峡谷,这里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美丽的传说、优美的风光一直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前来观光旅游。

  挑了个阳光明媚的周末,驱车前往一睹它的风采。一路上,阵阵花香沁人心脾,在感受车外美好的景色时,不知不觉已到达景区。

  从踏入景区的那一刻,五彩斑斓的山峰和脚下的涓涓流水让人心旷神怡。来之前还查了一下,陇南距离九寨沟只有一百公里不到的距离,而且地形、气候都差不多,不曾想到,这里有能比肩九寨沟的美景。

  行走于峡谷中,仿佛置身于一幅宏大的山水画卷之中,一步一景。峡谷两边的山峰并不是很高,但却形态各异。抬头看去,山体被五颜六色的植被包裹着,偶尔能看到裸露出来的石块。

  峡谷地形错落有致,仿佛汉字一般,时而平直,时而迂回,时而疏朗,时而奇峻。清流沿峡谷流注而下,激越的溪水盘旋流转于石隙间,百折回环,在沿途留下大大小小的深潭。虽然潭水的规模不及九寨沟,但被四周五彩世界的映射下,也是宛如仙境。

  沿着人工铺就的鹅卵石小路,逆流蜿蜒而上,不一会儿便听见“哗哗哗”的水鸣声。转过山峰一看,呵!只见一条银白色的瀑布从半山腰喷涌而出,飞流直下,水花四溅,被凹凸不平的山石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几绺挂在悬崖峭壁上,真像一条撕碎了的白丝带,蔚为壮观。不由人想起诗仙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句来。

  峰回路转,踏上人工修建的凌空而起的栈道,扶栏俯视,只见栈道沿着绝壁盘曲而上,每隔一段,就凿壁搭梁,立柱固定,铺上水泥板,再安上栏杆,栈道就是这样一段一段修建而成的。能工巧匠们的高超技艺实在令人敬佩不已!

  走着走着,晴空万里,却怎么下起毛毛细雨来了?抬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帘水珠依崖而下,滴滴答答,飘飘洒洒,随风舞动,落到脸上,惬意极了。使人不禁想起《西游记》中的花果山水帘洞来。美哉,悠哉!

  走完一段栈道,又逆流而上,只见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时而高声喧哗,时而低声细雨,欢笑着,奔跑者,流向远方。捧一捧放进嘴里,清凉可口,甘甜怡人,味道好极了,远远超过了人工酿造的各种饮料。

  两岸怪石嶙峋,山上绿树红花,林间鸟儿欢唱。真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景色宜人,真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再走过一段栈道,来到半山腰,此处悬崖绝壁,真是无路可走了。突然,一座铁索桥横跨在峡谷之中,真是“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踏上摇摆不定的铁索桥,扶栏俯视,只见桥有七八十米高,桥下流水潺潺,不由人想起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情景来。

  再走过一段山路,就来到著名的黄龙潭。此潭呈椭圆形,有四五十平方米大小,水深一米有余,潭水清澈,水草丛生,鱼儿嬉戏,犹如一面大镜子镶嵌在峡谷之中。潭水呈黄色,相传有黄龙自潭底飞出,因名黄龙潭。当然,传说只是传说,因为此地雨水较多,常常将沿途泥土冲刷裹挟至河流,河水由此变成黄色,在此回旋而得名。从空中看去,河流在鱼窍峡来了个120度的转弯,所以才会形成黄龙潭这一缓冲的地方。

  潭边的半壁上建有一座别具一格的亭子,里面珍藏着著名的西狭颂石碑。听当地的导游说,西狭其实并不是这里真正的地名,本地的村民都叫这条狭长的山谷为“峡里”。而西狭的名称来自于“郡西狭中道,危难阻峻,缘崖俾阁,两山壁立,隆崇造云,下有不测之溪,阨芒促迫,财容车骑。”而这句话的出处,就是眼前这片鱼窍峡中汉代书法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西狭颂》。

  千年的风吹过山谷,雨水化作流水卷着落叶而去,任凭斗转星移、周围沧海桑田,这块年代久远的碑刻一直与清峻秀丽的山水相伴,成为它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只可惜石刻正在修建观景台,被封闭了起来,不能一览真迹,只能在门口的博物馆里看到拓印下来的碑文。

  再往前走,有一座设计独特的大亭桥,蔚为壮观。过了亭桥,前面更加开阔,地势更加平坦,亭台楼阁随处可见,座座庙宇金碧辉煌,各具特色,尊尊神像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神态各异。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中暮色悄悄地染浓了树梢,回头再看着一路走过蜿蜒而清幽的峡谷,如此美好的画面,如此恬静的美好,真想伫立在这美景前不愿离开……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