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旅游  >  甘肃旅游动态

尽显西部独特魅力 黄河之滨也很美

 2019/09/02/ 10:53 来源:兰州日报 记者吕晟君

尽显西部独特魅力

黄河之滨也很美

  八月的金城,天高云淡,黄河两岸绿柳依依,游人如织;河面波平水阔,水鸟飞掠。

  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黄河治理兰铁泵站项目点时指出,黄河、长江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

  “黄河之滨也很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市全力打造黄河风情线、黄河治理等方面所取得成绩的赞许。

  穿城而过,每天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不舍昼夜,静静的流淌。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条造福兰州的母亲河曾阻隔了两岸,频发的水灾,也使得生活在周边的人们深受其害。

  从清道光年起至20世纪60年代,雁滩9次受水。据相关资料显示:20世纪70年代兰州雁滩人就谱写了“闸河筑坝、与河争地”的不朽篇章。

  “旱天戈壁滩,河涨水茫茫,庄稼没法长,半年地荒凉”就是当时人们对“烂河滩”的写照。但就是这不断的灾害反倒激起了兰州人守卫家园安全的斗志。

  上世纪70年代,为了响应毛主席“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雁滩人开始了征服黄河,变水害为水利的保卫家园安全和自身生存的伟大战役。工程完成后,黄河自此全部流经北河,降伏了肆虐多年的洪灾,争得土地5300多亩,等于向黄河争来一个“新雁滩”。

  成功治理了水患,但如何拉近两岸的距离又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两山夹一河”的城市,古来无桥。前人过河的方式是:冬季踏冰,以冰为桥;无冰季节,靠渡船和羊皮筏子过河。人们要想过河就必须坐皮垡子,要不就要走好长的路绕过去。

  在七里河区百合公园,一位在此处散步的老人回忆:以前的兰州呀,有句话形容:“泥瓦房子木头橼,牛皮筏子当火箭”。

  兰州建桥的历史非常悠久,资料显示:明洪武五年(1372年),兰州第一座黄河浮桥“镇远桥”在城西始建。从木桥到铁桥,由明代至清朝,季节性的黄河浮桥历经500多年,逐渐不敷使用。20世纪初叶,清政府出银30余万两,由德商在兰州镇远桥旁建造一座永久性的桥梁,保固期限为80年。1907年签约,1908年动工,1909年建成,特将此桥命名为“兰州黄河铁桥”。1928年,改称为“中山桥,”此名沿用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一座座造型各异的黄河桥闪亮登场,“桥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影响着市民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人们对城市的认识,见证了兰州翻天覆地的巨变。

  纵观黄河兰州段地域,横跨黄河的桥梁共有五大类数十座:如“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的黄河铁路大桥,“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渡镜中梯”的黄河吊桥,“长梯一架入云岚,摘下星星犹未难”的黄河管道桥,“盘旋上下,联通左右,交叉东南西北;横贯两山,纵接黄河,瞻目锦绣金城”的立交桥,“天堑大桥通九衢,无限风光眼中收”的黄河公路大桥,“天堑尚有通宇内,好似佳梦伴君行”的黄河大桥。

  在黄河流经青、甘、川、宁、蒙、陕、晋、豫、鲁九省区5464千米的大地上,仅兰州就建了这么多的桥梁。这在黄河流域上的城市来说,其建桥密度、人车的便捷度兰州均占榜首,从而充分说明兰州算得上是桥梁的都城和博物城。

  “大桥手挽两座城,喜瞧黄河一笑过”。这些桥梁自建成以来,虽经多年的风雨沧桑,但今天仍然屹立在黄河之上,继续发挥其独特作用,她们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弘扬兰州精神的鲜活教材,成为兰州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城市名片,成为百里黄河风情线上的标志性建筑和一道道靓丽风景。

  据了解,在1997年以前,百合公园所在的黄河边上还都是深沟和荒地,河边上到处都是垃圾堆,由于地方比较偏僻,环境又差。如今,这里不仅种上了树,还种上了草,周围开始变得干净起来,人也逐渐多了起来了,往日荒芜、脏乱的地方开始变得热闹、洁净起来。如今,许多老人们自发组成了各种表演,当天气好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在这里演出一些自编自演的节目,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其实,这里的变化,得益于我市《关于黄河兰州市区段四十公里风情旅游线规划建设和整治管理的议案》。

  1999年10月,党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我市也吹响了“再造秀美山川”的嘹亮号角。按照“促进人和自然协调与和谐”的要求,我市首次提出了以黄河四十公里为纽带,将公园活动空间、公共绿化、行道绿带和体现丝绸之路文化、黄河文化、民族文化的景点有序布设,点缀镶嵌在黄河两岸,形成多层次的山、水、城绿化为一体,内外环抱、经络全市、外契于内的绿色文化生态系统。

  2000年,兰州市政府正式向市人大提交了《关于黄河兰州市区段四十公里风情旅游线规划建设和整治管理的议案》,随后,经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顺利通过了此项《议案》。

  经过20年不间断的整治建设,黄河风情线以日新月异的速度,以一年一个新面貌的神奇变化,终于以其风光秀美、景色宜人、通透疏朗、迎山纳水和具有良好综合效益的标志性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今天的风情线,东起城关雁滩,西至西固河口,全长百余里,融民族风情、地方文化和现代化风格于一体,集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身,是目前我国最长的市内带状公园,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这双带状花园里,以绿地、花坛、雕塑、水车、公园、古建筑、桥梁、船只等组编成西北独有的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历史长卷。中山桥、黄河水车、“黄河母亲”等为代表的一组组城市雕塑,相互映衬,将古老的历史和灿烂的未来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2007年,黄河风情线综合整治项目被国家建设部评为“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百里黄河风情线绿柳依依、各类公园花团锦簇……

  如今的黄河之滨,正向中外宾客尽情展示着西部独特的魅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吕晟君 新华社照片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